当前位置:首页 > 广场舞百科 > 正文

上海公馆之韵:广场舞的新风采

在上海这座现代化的大都市中,广场舞已经成为了一种不可或缺的文化现象,尤其是在上海公馆这样的高端社区,广场舞更是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与风采,上海公馆杯首届广场舞大赛的举办,旨在推动社区文化建设,丰富居民的精神生活,让公馆里的广场舞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。

上海公馆之韵:广场舞的新风采  第1张

7月22日至23日,以“多彩生活,幸福南湖”为主题的上海公馆杯首届广场舞大赛在上海公馆营销中心盛大启幕,这场赛事吸引了来自各个社区的22个优秀舞蹈团队,他们用舞蹈展现了自己的风采,为观众呈现了一场视觉盛宴。

广场舞在我国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,而上海公馆里的广场舞在此基础上融入了更多创新与艺术元素,参赛队伍中既有大众熟悉的广场舞,也有取材于民俗、民族舞蹈、民间故事的舞蹈,这些作品在思想性、艺术性、观赏性方面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,让人耳目一新。

为了更好地推动广场舞文化的发展,上海市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全国广场舞展演活动,自2018年以来,上海广场舞团队在全国广场舞展演活动中取得了优异成绩,展现了新时代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,上海公馆杯首届广场舞大赛正是这一系列活动的延续和深化,让广场舞在上海公馆这样的社区焕发出了新的活力。

值得一提的是,本次大赛的参赛舞蹈均为原创作品,在上海市群众艺术馆的指导下,主办方花费数月时间开展编创培训,提升了广场舞的审美价值,这也使得上海公馆里的广场舞更具看头,成为了社区居民津津乐道的话题。

在上海公馆,广场舞不再只是老年人的专属,越来越多的中青年人也加入了这一行列,他们用自己的热情和创意,为广场舞注入了新的活力,如徐汇区漕河泾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男子舞蹈队的作品《摇滚上海》,团队成员中最年长的80岁,最年轻也有60岁,他们穿着牛仔背心、抱着电吉他,用摇滚的方式诠释了广场舞,让现场观众为之沸腾。

闵行区浦江镇东乡乐舞团的《粉墨花旦》,阿姨们画上戏曲妆容,变成了俏花旦;长宁区天山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天之星舞蹈团的阿姨奶奶们,穿上短裙扎上马尾,舞动《彩虹节拍》,这些作品展示了上海公馆广场舞的多元化风貌,让人感受到了广场舞的魅力。

上海公馆杯首届广场舞大赛的成功举办,不仅为社区居民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、交流学习的平台,还推动了广场舞文化的发展,在这里,广场舞不再是简单的健身活动,而是一种富有创意和艺术性的文化现象,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,上海公馆里的广场舞将更加精彩,成为社区文化建设的一道亮丽风景线。

0